【2024学院之窗】——东南大学医学院
医学院
博学博爱 精业精诚 医路有你 筑梦健康
学院概况
东南大学医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玄武湖畔。医学院前身为创建于 1935 年的中央大学医学院,先后历经南京大学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医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等重要时期。一批医学和教育大家如戚寿南、蔡翘、潘铭紫、郑集、胡懋廉、林几、黄克维、张涤生、吴在东、郭绍周、姜泗长、王士雯、阴毓璋、陈华、苏鸿熙、孙曼霁、何凤生、贺林、杨焕明、樊嘉、滕皋军等医学大家先后在此执教或学习,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笃学重研的传统。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医学院已成为东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菁英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东南大学是全国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也是江苏省唯一同时承担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5+ 3”一体化)人才培养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三个项目的高校。以“宽口径、厚基础、重交叉、国际化”为特色,重视通识课程,做精专业课程,扩大选修课程,全面培养医学领军人才。
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战斗中,医学院一大批教师和校友冲锋在第一线,以全国道德模范邱海波教授为代表的多位专家作为国家专家组成员为夺取全国抗疫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
学科建设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6个: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创新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环境与生态学
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1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
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1 个
国家中西医院协同旗舰医院 1 个
教育部影像介入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 1 个
国家临床技能培训中心1个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
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计划项目1项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
国家临床研究中心核心科室2个
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
教育部影像介入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 1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 1个
直属附属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临床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
临床教学基地15个
留学生教学基地5个
国家住培重点专业基地3个
本科生人才培养
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试点班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宽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医学理论、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优良的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发展潜能的拔尖创新医学人才,胜任高水平医疗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临床医疗、医学教育、科学研究等岗位。
选拔方式:入学后,从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学生中择优选拔。
培养及管理:“拔尖创新医学人才试点班”实行“本-硕-博”(5+3+N)一贯制培养,采用“分阶段、滚动式、淘汰制”学籍管理模式。硕士阶段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博士阶段有机会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国外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完成规定学业、达到培养方案相应条件者,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本科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博士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共8证。
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宽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建立较为完整的临床医学概念,熟悉临床医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能独立从事临床医学专业工作,具有优良的职业素养和发展潜质的高级临床医师。
培养方案:按照“本硕连读”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阶段学籍审核合格者转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在国家级基地参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完成规定学业、达到培养方案相应条件者,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本科学位证书、硕士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共6证。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大类招生,含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方向)
学生入学后,经过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并结合对专业的了解,依据学习成绩、学生志愿和该类两个方向的容量,分流进入相应专业方向学习。
培养目标:
a 临床医学:培养具有良好医德素养和职业素质,掌握较广泛的人文、社会和科学知识,掌握较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在医疗卫生、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岗位胜任力,具备进一步深造和发展潜力的医学人才。
b 医学影像: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 掌握较广泛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岗位胜任力,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教学和科研机构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且具备发展潜力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四年制 理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具有扎实的医学检验基础理论、实验操作技能和医学基础知识,能在医疗卫生、科研机构和生物工程相关领域从事医学检验和科研等工作,具备进一步深造和发展潜力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
“医学影像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项目
培养目标:面向新时代健康中国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依托东南大学“特色医科+强势工科”汇聚融合医学影像学和人工智能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优势资源,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兼具扎实的医学影像诊疗实践技能和人工智能领域科学研究与设计开发能力、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型领军人才。
“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双学士学位项目
培养目标:服务健康中国重大战略,面向“十四五”规划要求,加快产品创新和产业化技术突破,重点发展新型体外诊断等领域的使命要求,依托“医学”和“工学”两个一级学科,医工、医理交叉融合,重塑课程体系。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扎实的医学检验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理论和技能,能够运用生物医学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解决检验医学中相关问题的复合创新型领军人才。
师资力量
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育部“CJ学者奖励计划”讲席学者1人、特聘教授1人、特岗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火炬计划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CJ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海外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青年千人7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得者3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8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1人,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骨干2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国家卫计委突贡中青年专家7人,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3人,江苏省特聘医学专家2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人,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江苏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江苏省“333工程”70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32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0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江苏省双创博士74人。
科研情况
东南大学医学院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依托双一流高校学科综合优势,大力开展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承担了一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重点研究项目,取得丰硕研究成果。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教育部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等优秀成果。在介入影像、重症医学、肾脏病学、神经科学、教育部影像介入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获批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入选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单位、国家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在器官纤维化与脏器功能衰竭、外科疾病的基础理论与微创介入治疗新技术研究、脑功能与脑疾病的发生机理与干预、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等领域形成显著特色。
近年来学院牵头(首席)获得国家“973”项目2项、“863”计划1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7项,牵头科技创新2030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5项;同时承担了国家“973”二级课题、“863”计划10余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国际合作、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等200余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每年发表SCI论文500余篇,每年获得授权专利近30项。
杰出校友
贺林
贺林,1978 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遗传生物学家。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首届世界转化医学学会主席,东亚人类遗传学联盟主席。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曾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谈家桢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奖等荣誉。贺林院士主要从事基因转录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及性激素相关妇科肿瘤分子机理的研究,发表SCI论文40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16部,申请和已获授权专利20多项。
杨焕明
杨焕明,1979 级硕士研究生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印度、德国、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基因组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现任华大基因主席、华大基因学院院长。曾获“世界科学领袖”、人类基因组组织卓越科学成就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多项荣誉。杨焕明院士和他的团队为“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计划”等国际合作的基因组计划,以及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人类泛基因组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主译图书10多部。
樊嘉
樊嘉,1986 级硕士研究生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肝肿瘤外科学家,复旦大学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荣誉;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奖8项。樊嘉院士长期致力于提高肝癌临床治疗疗效与转移复发机制研究,是中国肝癌领域中青年专家的领军人物,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290余篇。参与编写《肝移植300问》《现代肿瘤学》等专著19部。
滕皋军
滕皋军,1986 级硕士研究生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主任,教育部影像介入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主任,东南大学首席教授。现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江苏省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亚太心血管与介入放射学会 (APSCVIR)前任主席。曾获美国、欧洲及亚太三大介入学会最高荣誉奖、中国医师奖、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从事医学影像与介入治疗临床工作40年,主持包括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科技部变革性技术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10余项。
优秀学子
盛仁旺
男,中共党员,毕业于重庆市松树桥中学,东南大学医学院2018级本科生,2023级硕士研究生。
以一作或共一身份在Science Advances (IF=13.6, Science子刊)、Advanced Materials (IF=29.4)、Advanced Science (IF=15.1)、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IF=10)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篇,另参与13篇SCI论文发表,累计影响因子>179。作为项目负责人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特等奖1项,是学校在该项赛事生命科学领域中取得的最高奖。作为项目骨干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暨实验设论坛“全国银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个人获东南大青年五四奖章、2023东南大学最具影响力毕业生提名、 81级医学校友励志奖学金、2019东南大学医学院学术科研励志之星。
金志成
男,中共党员,东南大学医学院2012级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2017级硕士研究生,现为 2020级博士研究生。
发表SIC论文11篇,其中一作/共一8篇,中文核心1篇。作为团队核心成员,参与导师滕皋军院士发起的中国肝癌临床联盟 CHANCE 研究平台,涵盖超30个省份、70余家三甲医院、3000余肝癌患者,开展系列肝癌介入的真实世界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全国总决赛金奖1项。个人获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东南大学三好学生、东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共产党员等荣誉。
毕业去向
医学院近年来首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在95%以上,就业层次高,质量好,继续深造比例高,超过70%的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国内升学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家双一流和985高校等;出国深造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瑞典等国家的国际一流医学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医院绝大多数为国内知名三级甲等医院,深受就业单位青睐。
国际交流
学院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打造多元学术交流氛围。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瑞典、加拿大等国建立了双边合作关系,入选教育部“111引智计划”。聘请多位国外、境外知名专家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兼职教授,长期开展全英文课程和医学进展类讲座。邀请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开展特色国际暑期课程,德国乌尔姆大学开展特色“春季课堂”。与瑞典乌普萨拉(Uppasala)大学开展中瑞合作双博士学位临床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与德国汉堡大学、德国乌尔姆大学开展中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
学生活动
院长寄语
医学院院长 著名肾脏病专家 刘必成教授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自古以来,医生一直是成就许多人济世救民理想的职业。医者博学而仁爱,其救死扶伤的精神受人尊敬。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健康中国的实现需要大批优秀青年立志成为医生科学家,热忱欢迎广大考生报考东南大学医学院。
联系方式
网址:http://med.seu.edu.cn
电话:025-83272546 025-83272500
E-mail:103006901@seu.edu.cn
图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医学院